洁净室施工管理制度
洁净室施工管理制度
洁净室施工管理制度涵盖全流程管控体系,需严格遵循国家规范(如GB 50591-2010),核心管理框架如下:
?一、施工全过程管理机制?
?资质与设计管控?
施工单位需具备专业资质,施工前审查设计图纸,设计变更需书面确认。
关键工序(如密封节点、高效过滤器安装)执行前需专项技术交底并签字存档。
?材料与设备验收?
所有进场材料(不锈钢板、密封胶等)需提供合格证或检测报告,对环氧地坪漆等关键材料进行见证送检。
设备安装前需测试性能(如FFU风速≥0.45m/s),高效过滤器安装前完成PAO扫描检漏。
?工序衔接与洁净控制?
实行 ?“三阶段施工法”?:
?粗装阶段?:维持ISO 8级环境,控制PM2.5浓度;
?精装阶段?:提升至ISO 6级,换气次数≥60次/小时;
?设备调试阶段?:达到目标洁净等级+1级基准。
钻孔、切割等高产尘作业需在洁净区外完成,必要时设置负压隔离罩。
?二、关键环节管控要求?
?管控项? ?技术要点? ?管控依据?
?密封工程? 穿墙管线三重密封:硅酮胶(位移能力≥50%)+膨胀防火胶泥+不锈钢压条,泄漏率<0.01%10 GB/T 1184-1996 L级公差
?气流组织? 垂直单向流区域FFU覆盖率≥80%,气流偏角≤15°(超标导致粒子浓度升30%) CFD模拟验证9?彩钢板安装? 激光定位施工,接缝错位≤0.5mm,墙板与地面圆弧过渡(R≥30mm) JGJ 71-90规范
?警示?:混凝土浇筑时需规避洁净区域分仓线,防止裂缝产尘。
?三、验收与文档管理?
?分阶段验收标准?
?隐蔽工程?:密封结构、管线敷设后需留存影像,PAO检测泄漏率≤0.5%;
?动态验收?:模拟运行状态下,≥0.5μm粒子数、风速均匀性(偏差≤±20%)等指标达标。
?文档追溯体系?
?文件类型? ?内容要求? ?保存期限?
施工日志 记录每日环境参数(温湿度/压差)、人员进出记录 工程竣工后5年
设备调试报告 含FFU风速、过滤器检漏数据、电气接地电阻≤10?Ω记录 长久保存
?四、应急管理?
?高危作业?:焊接需配备局部除尘装置,烟尘浓度<1mg/m3;易燃材料单独存储。
?生物**?:涉及生物气溶胶的排风系统拆卸前需清洁,操作人员穿戴防护装备。
?应急机制?:洁净区内设置紧急泄压门,故障时压差失控响应时间<15秒。
?典型场景?:生物实验室施工需额外执行《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**管理条例》。
?五、维护与持续改进?
?日常维保?:HEPA过滤器每月监测压差(>2倍初阻需更换),紫外线强度每半年检测(≥70μW/cm2)。